按照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入盟协议书》规定,专家委员会为联盟咨询机构;专家委员会经每届理事长联席会聘任产生,任期与理事长联席会的任期一致。鉴于联盟已于2025 年3 月28 日完成了第六届理事长联席会的换届工作。经秘书处提名,第六届联盟理事长联席会审议通过,决定聘请何雅玲院士等7 人担任联盟第六届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任委员:
何雅玲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副主任委员:
赵 力 天津大学教授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邵继新 中广核光热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院长
宗军国 电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秦晓平 中碳航投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总经理
黄文博 首航高科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雷东强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
何雅玲,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热物理专家,第十九届、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安交大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中心)主任,西安交通大学热科学与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召集人,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副主任,中国制冷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等。担任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主编、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等多个国际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
国家杰青,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领军人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全国首届杰出教学奖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外专局/教育部热流科学创新引智基地计划负责人,国家首批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
长期从事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工程热物理及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基础研究及重大工程技术创新研究,研究成果在能源、航天和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论著和成果被引45000余次,是“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等。
在教学、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方面,培养研究生150余人获博士或硕士学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本领域内的杰出人才。
研究方向:能源的高效利用及节能理论 储能科学与新技术 新能源(太阳能高效综合利用,化学重整制氢技术) 综合能源系统(余热利用,源-网-荷-储一体化集成,储能式新型微网等) 制冷与空调技术 燃料电池、钒液流电池 强化换热新技术(含电子器件冷却技术)及其能源热管理 航空航天中的热流科学研究 流动与传热数值预测原理及其应用。
赵力,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英才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解决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围绕工质优选、热力过程增效减熵和实际热力循环构建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热力循环三维构建方法,目前在进行热力循环的几何化研究,已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200余篇,引用超过8000次,H因子42。入选2021-2024年爱斯维尔全球高被引学者和2020-2025世界前2%科学家。
邵继新,1962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甘肃临夏人。1983年7月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现兰州理工大学)工民建专业,2007年1月获复旦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EMBA)。
工作简历:
1983年8月~1995年4月 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土建设计室工作,1990年10月任土建设计室主任;
1995年5月~1999年9月 甘肃省城乡房地产开发公司副总经理;
1999年10月~2001年4月 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2001年5月~2023年8月 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院长(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2024年1月~至今 中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中广核光热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执行院长。
曾任:
甘肃省绿色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甘肃省绿色建材功能材料工程实验室主任。
技术职称及荣誉:
2004年获正高级工程师职称;
2010年入选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
2012年获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
2014入选甘肃省委、省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
2018年获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考核优秀等次;
2018年入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20年入选享受甘肃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专家。
社会兼职:
第一届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
第二、三届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
现任甘肃省新能源协会副会长。
宗军,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电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1964年生,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香港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主要从事高温超导导线的生产工艺研究,超导材料应用研究,超导材料的应用推广等工作,对包括晶硅太阳能电池在内的半导体材料设备具有丰富的研发经验。其中,参与的高温超导材料合成及应用课题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曾就职于北京英纳超导技术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及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及太阳能生产量测设备供应商美国KLA-Tencor Technology Company,任中国北方区经理;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太阳能技术研究所、新能源技术研究所所长。2016-2022年期间连续两届当选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
秦晓平,汉族,196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正高级工程师。1986年7月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建筑工程专业,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毕业后就业于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长期从事电力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及其他相关管理工作,现就职于中碳航投新能源集团公司华北分公司,任总经理。
黄文博,汉族,1972年生,中国籍,拥有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背景,获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具备热能动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资质,现任首航高科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航能源资源技术研究院董事长兼总经理,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
黄文博深耕能源领域近三十年。1997-2007年担任北京首航波纹管制造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2007年加入首航高科前身首航节能,历任副总经理、董事、副董事长等职。2021年10月起出任公司董事长,2023年9月兼任总经理,同年11月因管理层调整正式当选董事长兼总经理,全面主持公司战略与运营工作。
核心成就与行业贡献:
- 早年带领团队开发不锈钢波纹减震补偿器,攻克大型膨胀节技术难题,相关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内大型空冷火电站等重大工程。
- 作为敦煌10MW及100MW塔式熔盐光热发电项目副总指挥,推动首航高科在塔式、槽式、碟式光热发电技术领域完成多项中试试验与成果验收,斩获多项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 产学研合作,主导布局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热化学储能、零碳家园、零碳工业园等下一代能源技术,与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四研究所达成合作,抢占技术先机。
市场与产业突破:
- 推动首航高科在电站空冷、光热发电领域连续多年实现亚洲乃至全球领先的市场占有率,2014年相关业务市场占有率达51%,奠定行业领军地位。
- 2010年以来,带队打造的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成为中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光热电站之一,经过多年运行和优化,验证了技术的成熟性与稳定性,融合多个省部级奖项和国家首台套。
- 2019年以来,推动公司获得三峡格尔木等多个100MW光热EPC总承包、国能六盘山电厂190米钢结构空冷塔等重大项目,助力西北高海拔地区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与火电绿色转型。
行业影响力:
- 2017年当选全联科技装备业商会副会长;
- 2018年出任新疆福建商会常务副会长;
- 2022年先后当选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热发电专委会委员;
- 2022年 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酒泉市第五届委员会委员、深圳银湖新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
- 2025 当选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会长,首航-西安交大热化学储能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理事长。
荣誉与奖项: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凭借《大型火电机组空冷系统优化设计与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该奖项,这是我国空冷行业获得的国家级最高荣誉。
- 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因在能源装备技术领域的突出贡献及行业引领作用获此殊荣。
- 天津市劳动模范:以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中的卓越表现当选,彰显其在一线技术攻坚与企业管理中的标杆价值,并成立劳模工作室,推动能源资源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
- 北京大兴“亦麒麟领军人才”:凭借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带动能力获此称号,是对其创新引领能力的高度认可。
- 北京大兴“新国门”领军人才:2020年入选该计划,该称号旨在表彰自贸区高端产业领域的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其凭借首航高科在能源领域的突出成就入选 。
- 2023中国力量年度人物盛典“年度人物”奖:2023年12月由凤凰网主办的盛典中,凭借在清洁能源领域的“铁人精神”与技术突破荣获该奖项,他表示此荣誉属于整个团队。
雷东强,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研究部主任。担任第五届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第二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及太阳能热发电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太阳能热发电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低碳智慧供热专委会委员,美国加州大学太阳能先进技术研究中心(UC Solar)访问学者。
自2006年开始进入太阳能热发电行业,主要从事槽式光热发电技术、太阳能聚光驱动物理化学反应(水泥、陶瓷制备)、催化制氢技术及跨季节储热技术等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中科院院地合作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及企业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主编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2项,作为中方代表负责IEC国际标准1项,参编行业标准、IEC国际标准各1项。连续多年主持国家人社部和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培训班,主持“一带一路”国际“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培训班、培训企业、政府及科研院校200多家、超过600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