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杨旭东:太阳能与工业余热联合运行的长周期储热采暖系统

时间:2018-08-15 18:43来源:太阳能光热联盟
  为促进太阳能供暖技术的交流,发挥太阳能集热在北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中的更大作用,将于9月12-14日在常州隆重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特别设置太阳能供暖专场,对太阳能供暖技术进行讨论。
  近日,由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太阳能储热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教育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杨旭东确认将出席本届大会,就该项目成果进行介绍,同时还将进行题为 “太阳能与工业余热联合运行的长周期储热采暖系统”的主旨报告。
  通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基于太阳能长周期蓄热的区域性建筑集中供暖系统集成与示范”的实施,建成15万m2供暖面积太阳能与工业余热联合运行的长周期储热建筑采暖示范工程,地下土壤蓄热体积超过51万m3,设计土壤储热温度50℃,年储热量2万GJ,地下蓄热体的储热效率达83.9%。
  杨旭东简介
  杨旭东, 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教育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国际室内空气科学学会会士(ISIAQ Fellow)、美国供热、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学会会士(ASHRAE Fellow)。现任清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研究所副所长,《Building Simulation》(SCI源期刊)创办人和主编,《Building and Environment》(SCI源期刊)副主编。主要学术兼职包括国际能源署建筑与社区节能委员会(IEA-EBC)执委会委员和中国代表、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建筑和气候计划(UNEP-SBCI)国际专家组成员、ASHRAE研究管理委员会委员、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建筑环境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杨旭东1999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学位。1999-2005任教于美国迈阿密大学,担任助理系主任和建筑环境系统实验室主任,并获得终身职位(tenured)。2005年全职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工作。二十几年来一直从事建筑能源和环境研究并有多项原创性成果,被CCTV、《Nature》等十几个学术期刊和媒体专题报道。发表专著或教材7本,主编国家和行业标准3部,参编国际及国家或行业标准7部,发表SCI索引论文115篇,其中大多篇发表在能源、环境领域著名国际学术期刊上,其他论文100余篇,论文被SCI 他引2200多次,拥有专利36项,曾获美国CDC青年研究科学家奖、ASHRAE研究新人奖、ASHRAE杰出贡献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能源局及北京市科技进步奖、2014和2016年两次获得Building and Environment国际期刊年度最佳论文奖。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