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供热技术论坛即将开启

时间:2019-08-15 18:48来源:太阳能光热联盟
  去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内蒙古包头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时表示,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解决群众清洁取暖问题,用好集中供热和气、电、光热等多种替代方式,减少散煤燃烧污染,保障群众温暖过冬。在今年7月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解决“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供暖推进过程中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函中也提出,适度扩大太阳能等供热面积。
  太阳能供热是采用一定装置收集太阳光并转化为热能,从而加以利用,应用领域包括建筑供暖、工农业用热等。根据集热装置的不同,目前市场上的太阳能集热系统大体可分为:太阳能平板集热系统、太阳能真空管式集热系统、槽式聚光集热系统、线性菲涅尔式集热系统、太阳能碟式集热系统等。
  在将于8月20-22日在杭州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上,大会特别设置“太阳能供热技术”分论坛。届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杨旭东教授,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胡润青副研究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太阳能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昕宇研究员,思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工程师段洋,成都博昱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刘俊,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副研究员原郭丰等专家和企业代表将进行精彩报告,共同探讨太阳能集热技术在清洁取暖中的应用以及机遇挑战等。
  第五届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由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共同举办,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大会议程已经发布,可登陆国家太阳能光热联盟网站下载大会通知查阅。
  主持人
  洪 慧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杨旭东
  清华大学教授
  发言嘉宾
  杨旭东:可再生能源清洁取暖的技术经济要素及发展方向
  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教育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国际室内空气科学学会会士(ISIAQ Fellow)、美国供热、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学会会士(ASHRAE Fellow)。现任清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研究所副所长,《Building Simulation》(SCI 源期刊)创办人和主编,《Building and Environment》(SCI 源期刊)副主编。主要学术兼职包括国际能源署建筑与社区节能委员会(IEA-EBC)执委会委员和中国代表、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建筑和气候计划(UNEP-SBCI)国际专家组成员、ASHRAE 研究管理委员会委员、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建筑环境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1999 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学位。1999-2005 任教于美国迈阿密大学,担任助理系主任和建筑环境系统实验室主任,并获得终身职位(tenured)。2005 年全职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工作。二十几年来一直从事建筑能源和环境研究并有多项原创性成果,被CCTV、《Nature》等十几个学术期刊和媒体专题报道。发表专著或教材7 本,主编国家和行业标准3 部,参编国际及国家或行业标准7 部,发表SCI 索引论文115 篇,其中大多篇发表在能源、环境领域著名国际学术期刊上,其他论文100 余篇,论文被SCI 他引2200 多次,拥有专利36 项,曾获美国CDC 青年研究科学家奖、ASHRAE 研究新人奖、ASHRAE 杰出贡献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能源局及北京市科技进步奖、2014 和2016 年两次获得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国际期刊年度最佳论文奖。
  胡润青:全球太阳能供暖和工农业供热发展现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工作,她主持和参与了大量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太阳能、生物质能、新能源城市、可再生能源供热、可再生能源统计等方面的综合政策研究工作。
  近年来,她主持了完成了非电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方案和设计、促进可再生能源供热的实施意见研究、可再生能源供热市场和政策、新能源示范城市评价指标设计和概念提升研究、光伏发电技术发展前景研究、分布式光伏投融资模式、加快培育新能源产业激励政策研究、太阳能热水器强制安装政策研究、太阳能光伏激励政策研究、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激励政策研究、光伏发电全寿命周期能量回收期研究、生物质发展路线图、生物质能混燃发电研究等研究项目。并参与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规划研究、绿色能源县、2020 年非化石能源满足15% 能源需求的途径和措施、可再生能源法及其配套实施政策、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能源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新能源产业发展振兴规划等可再生能源政策措施的研究和起草;并在太阳能光伏激励政策、分布式光伏投融资模式、可再生能源供热政策、新能源城市评价指标、太阳能热水器强制安装政策、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光伏发电全寿命周期能量回收期、技术综合评价方法、生物质混燃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张昕宇:太阳能供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太阳能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副总工,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一级建造师,全国太阳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热利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和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太阳能建筑应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际能源署太阳能供热制冷专委会国国家代表。
  从事太阳能建筑应用产品检测、科研和标准工作,主持和参与20多项“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主持和参与30多部国际、国家及行业的标准的编制,参与编制太阳能相关书籍10多部,发表论文近百篇,获省部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段洋:聚光储热系统在绿色农业中的应用
  工学硕士,工程师,思安新能源研发总工程师。
  主要从事储热技术、综合能源和太阳能热发电领域的研究,以及相关产品的产业化推广工作。曾先后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科委课题;发表论文十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3 项,实用新型专利7 项,企业技术秘密4 项。
  刘俊:槽式太阳能工业蒸汽项目运行情况分享  
  硕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多年从事新能源领域工作,风电、光伏和光热都有所涉及,2011 年至今,任职成都博昱新能源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经理、副总工程师,全面主持技术中心工作。
  成功推出多款槽式集热器、定日镜和LOC 产品。主持青海博昱德令哈厂区600m 标准槽式试验回路设计工作。主持设计的太阳能聚光集热利用项目,已在国内十余个省份成功建设运行。
  原郭丰:中科院3000 平方米聚光塔式太阳能跨季节储热供热示范工程
  工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太阳能区域供热、海水淡化技术中多相流动与热质传递强化技术、工业领域多热源耦合能源系统集成技术、能源梯级利用技术研究。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涉及太阳能海水淡化、太阳能中温热利用与热发电相关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及横向项目9 项。先后发表论文40 余篇, 申请发明专利15 项。
  本届大会上,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海西华汇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常州龙腾光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GC艾杰旭特种玻璃(大连)有限公司、中船重工双威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思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北京首航艾启威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奥普科星技术有限公司、久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颐杰鸿利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将进行展览展示。来自130余家单位近300名代表已经报名参会。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