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自然的能量,中广核新能源追光前行

时间:2022-04-21 09:11来源:国家光热联盟
  太阳能光热联盟理事单位——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新能源),是中国广核集团二级成员公司,于2014年10月在香港上市,定位为中广核开发、运营非核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重要平台,全面负责中广核境内新能源产业的经营发展和改革创新。中广核新能源是国资委三项改革试点单位,在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2020年“双百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情况专项评估中获得A级。
  善用自然的能量 
  中广核于2007年正式开始新能源业务,历经十余年发展,新能源业务已成为中广核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全面覆盖风电、太阳能、水电、燃气、热电联产等类型。截至2021年底,中广核新能源在运控股总装机容量突破2800万千瓦,总资产达2594亿元。
  中广核新能源在发展速度、发展质量等指标上全面占优,综合实力排名国内同行业前列。同时,中广核新能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用心探索区域能源综合利用解决方案,在区域能源、煤改电、清洁供暖、售电等新产品上,以及运维检修、能源托管等新服务上,力求为客户提供最佳的能源解决方案和能源供应。
  在太阳能业务方面,中广核新能源主要致力于太阳能电站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及技术研发,业务遍布全国29个省区,拥有装机超过799万千瓦,位居全国前列,具备较强的项目运维能力、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连续运行206天,创新纪录 
  在太阳能热发电领域,中广核新能源投资建设的中广核德令哈50MW导热油槽式光热电站是我国首个大型商业化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电站。这座建在青海省德令哈市的戈壁滩 “世界屋脊”上的电站,是目前全球海拔最高、极端温度最低的大型商业化光热电站。
  电站占地2.46平方公里,相当于360多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采用了槽式导热油集热技术路线,由集热系统、储热系统、发电系统三大部分组成。电站采用槽式导热油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配置9小时高温熔盐储热系统。该项目于2018年10月10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电站年发电量可达两亿千瓦时,与同等规模的火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14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280公顷。
  据太阳能光热联盟发布的《2021中国太阳能热发电行业蓝皮书》显示,电站2021年度上网电量同比2020年度提升31.6%。自2021年9月19日至2022年4月13日,机组连续安全稳定运行206天,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这充分说明了带有长周期储热系统的太阳能热发电“不看天吃饭”的巨大优势。
  不仅如此,作为国内首个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中广核德令哈光热示范项目为后来者在设备生产制造、运行维护等方面提供了经验,为更安全、经济地建设大规模光热电站、发展清洁能源奠定了基础。
  创新驱动产业发展,铸就标杆 
  中广核新能源是最早进入光热发电领域的投资企业之一, 2011年,中广核青海光热试验基地1500kW试验回路就已开工建设,随后,国家能源局、青海省科技厅先后依托中广核新能源设立了“国家能源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发中心”“青海省太阳能热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广核集团太阳能集成技术研发中心”。
  10多年来,中广核新能源依托国家、地方、企业“三级研发中心”,克服了经验不足、产业链不齐、基础薄弱、人才匮乏和高寒环境恶劣等不利因素稳步前行,先后承接了两个国家能源自主创新项目和多个青海省重点创新计划项目的实施,获得了国家、地方等各级科研资助接近1亿元,并培养了大批科工两强的技术人才,为光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中广核德令哈50MW槽式光热示范电站建设过程中,中广核新能源始终坚持科研工程有机融合。研发团队围绕电站建设不断攻克技术难题,摸索出一系列适应国内情况、符合高寒地区光热电站建设的技术和经验。通过“研发-应用-再研发-再应用”的过程,国家光热研发中心和德令哈示范项目将成为我国光热产业的摇篮,持续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持。“槽式光热电站集成控制技术”等十余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电联电力创新奖、中国节能协会创新奖科技进步奖、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以及青海省海西州科技进步奖。
  中广核新能源参与了5个IEC国际标准和多个国家、行业标准编制,申报和授权的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超过60项。2020年11月,中广核新能源主导申报的《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集热系统性能试验规程》国际标准通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投票,成功立项。该标准是首项由中国广核集团主导编制的国际标准,也是中广核新能源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该标准由太阳能光热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广核新能源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路平作为全球召集人,汇集国家光热研发中心、中广核德令哈有限公司和来自西班牙、美国、意大利等国别科技人员共同开展。该项国际标准的成功申报立足于中广核德令哈50MW示范项目创新实践,凝炼了集热系统调试、测试和运行的宝贵经验,是我国自主槽式光热发电技术获得国际认可的重要标志,对支撑我国槽式光热发电技术发展及提升我国光热发电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1月,中广核光热科研科普基地入选“2021年青海省科研科普基地”名单。该基地增进了公众对光热发电这一可再生、环保、零碳的发电技术的了解,提升了公众的环保意识。政府部门的领导,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谋篇布局新发展,定好盘子 
  聚焦“双碳”目标,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积极发展太阳能光热发电,推动建立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风电互补调节的风光热综合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
  为此,作为负责任的央企,中广核新能源响应号召,积极行动。2021年10月,中广核新能源中标第一批风光大基地“吉西基地鲁固直流白城外送项目”二单元,本项目为风、光、光热一体化项目,充分发挥光热储能作用,提升地区消纳和外送中的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降低系统的弃风弃光率,探索出一条创新引领、多能互补的新能源发展与消纳的新途径。
  2021年12月,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与和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协议以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为整体的“一园一校一地二场一规划”布局,形成了整体带动区域经济、改善民生的可持续循环产业帮扶模式。其中规划了“十四五”期间,在兴安盟地区建设300万千瓦风电项目+200万千瓦光伏项目+20万千瓦光热项目,打造风光项目大基地,为兴安盟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022年伊始,由中广核新能源西藏分公司承建的中广核阿里“50MW光热+100MW光伏”源网荷储一体化热电示范项目通过了可研评审。评审专家一致认为,光储热电技术适应阿里地区网架特性,负荷调节性能强,将有效替换原有燃煤、油热电联产机组,减少化石资源的消耗,能够解决阿里地区供电供暖问题。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零碳排放,节能和环保效益显著,地方燃煤、油供暖财政补贴将实现大幅下降,缓解财政补贴压力,推动解决地方就业。该项目计划于2022年6月开工,争取在2023年供暖季到来之前解决地区保供问题。该项目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中。
  2022年3月23日,中国广核集团德令哈2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开工。该项目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光伏(光热)产业园区,规划面积约5.3万亩。项目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其中光伏160万千瓦、光热熔盐储能40万千瓦,储能配比率25%、储能时长6小时。该项目采用了光伏发电、光热熔盐储能相结合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通过塔式聚光集热、区域内弃风弃光余电利用,实现熔盐热能的高比率存储,并经盐水换热装置产生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建成投产后年上网电量可达36.5亿度。
  站在新起点,聚焦“3060”战略,面向“十四五”,中广核新能源正需要以创新添动力、增活力,用创新激荡起发展的春潮。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