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青海中控太阳能光热电站设备不断国产化

时间:2022-05-24 08:16来源:青海日报
  五月的德令哈,沐浴着金色的阳光。
  走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浙江中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子公司),眼前数以万计的定日镜组成一片“蔚蓝海洋”,高耸的吸热塔散发着熠熠光辉。
图: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光热电站
  德令哈年平均日照时数在3500小时以上。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吸引着众多知名国内新能源企业在这里安营扎寨,开疆拓土,为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发挥光热储能发电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图为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员工正在实验室进行科研实验。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苏烽摄
  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樊玉华来到这里已经有10年多。他见证公司第一块光伏板在这里竖起,到成规模化、系统化的发电机组并网上线,再到今年公司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加大科技创新,是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命脉所在。”5月20日,在公司的工程研究中心,伴随着键盘敲击的啪啪声,樊玉华正埋头于新申报的一个科研项目上,该项目主要应用于高温熔盐储热技术。
  樊玉华给记者介绍:“该项目是联合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的,理论上可以将目前565℃的热熔盐储热量提升至600℃以上,极大地提升高温熔盐储热时长和效率,降低单位能耗,增加电站发电能力。”
  跟随樊玉华的脚步,记者走进公司一期10兆瓦光热发电站,探寻企业致力科技创新,谋求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又一次突破。
图:青海中控德令哈10兆瓦光热电站
  湛蓝的天空下,电站两座90多米高的吸热塔吸引着我们的目光。樊玉华指着吸热塔说:“过去,这上面的许多设备都是进口的,价格昂贵不说,维修费用也很巨大。”
图为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员工对储电设备进行巡检。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苏烽摄
  今年1月份,青海中控和浙江一家企业合作,把用于热熔盐上塔的冷盐泵换成了国产设备。冷盐泵上下接近14米的长度,是保障光热发电的核心设备。“进口的冷盐泵需要几百万元,每次维修就要花不少钱,修几次就够买个新的。”樊玉华说,与其受制于人,还不如自己狠下心来,改造设备。
  从日本进口的涂料换成了国产的,美国、意大利的阀门换成自主研发的……公司一项项的技术创新和变革,让过去“卡脖子”的难题逐一得到解决。目前,整个电站已经实现95%的国产化率,在降低工程建设成本的同时,夯实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从率先在海西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点企业,到光热发电的领军企业之一,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一步步为我们诠释着太阳能发电这一迎着“阳光”的产业不断创新超越的内涵所在。

注:本文章转载自青海日报,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