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国际领先!张信荣教授团队“基于CO₂冷热一体化系统的‘风-光-储-冷-热-电’零碳机场能源技术”顺利通过成果鉴定

8月19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在北京组织专家评审会,对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简称:研究院)“基于二氧化碳冷热一体化系统的‘风-光-储-冷-热-电’零碳机场能源技术”项目进行成果鉴定。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原所长肖立业研究员、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原副院长黄毅峰教授级高工分别担任专家组组长、副组长,专家组成员还包括来自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中国建筑研究院、北京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的5位业内权威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院长金之钧,鄂尔多斯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贾汝敬、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张智勇,鄂尔多斯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有关领导,以及研究院相关领导和部门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零碳机场项目负责人张信荣教授就项目背景、技术路线、成果创新、技术经济性及示范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专家组对项目进行了质询与讨论,并对项目成果的创新性、成熟度、推广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

专家组认为,研究院零碳机场项目属于跨领域深度融合的重大创新,对于机场零碳能源体系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针对含氟制冷剂破坏环境和低温能效下降、绿电和冷热能源需求时空错配等问题,对基于天然工质CO₂冷热一体化供能系统、CO₂跨季节蓄采能源系统以及零碳能源体系的AI智算系统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研发形成了三项重大创新成果,包括:全球首套宽温域、大型化的CO₂冷热一体化供能系统,全球首套与CO₂冷热一体化系统耦合的跨季节蓄采能源系统,以及全年均衡消纳绿电的冷热电零碳能源体系下的AI智算平台。科技成果应用于鄂尔多斯机场建筑能源“零碳”示范项目,经审议,专家组一致认为:研究院零碳机场项目技术体系完整、创新性强、应用成效显著,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研究院零碳机场项目研发历时3年,最终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本次成果鉴定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研究院首个重大科研成果落地鄂尔多斯,具有里程碑意义。未来,研究院将进一步完善零碳机场技术体系,加速成果推广应用,深化跨行业合作,打造零碳社区、零碳园区、零碳工厂、零碳矿山,为鄂尔多斯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