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光热发电攻坚降本增效,剑指 “十五五”0.4元度电成本目标

光热发电行业正处在从示范走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期,而降本增效就是打通这条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钥匙”。8月14日,在由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可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上,九位来自产业链各环节的专家围绕金融、选址、选型、材料、产品、设计、安装、调试、运维等九个维度,以实战案例为支撑拆解降本增效路径, 明确“全产业链协同”是破局关键,共同锚定“十五五”期间度电成本(LCOE)降至0.4 元的目标。

对话由太阳能光热联盟原常务副理事长/“首航-西安交大”热化学储能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理事长黄文博的主持,常州龙腾光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俞科,兰州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多进,首航高科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总经理齐志鹏,山西沃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并盛化工)技术总监王洪国,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市场开发中心经理/高级工程师王小春,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建设公司副总经理阳东义,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工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徐灿君,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新能源工程公司市场开发部副主任兼项目经理黎建锋(按现场发言顺序)参加。

每个环节都是“降本增效主战场”

1. 产品技术端:以创新推动成本降低

龙腾光热俞科指出降本应依靠技术迭代,如熔盐槽技术可简化系统、减少材料使用,当前千瓦造价已降至约15000元,规模化后仍有下降空间。兰州大成范多进强调国产化、模块化及智能化运维,建议拓展菲涅尔技术在多能互补场景的应用。首航高科齐志鹏介绍了定日镜风洞数据优化、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以及超临界二氧化碳熔盐储能的成本优势。沃锦新材料王洪国提到熔盐价格持续下降,但需保障材料纯度,平衡成本与安全性;淡季锁价+融资租赁可再降初始投资。

2. 工程设计端:精细化管理挖掘隐性成本

内蒙院王小春提出应以“最低度电成本+最短落地流程”为目标,推动规模化开发、产业协同和选址优化。中国电建西北院阳东义指出规模效应显著,350MW项目单位投资可降至14.28元/W,并通过国产化、模块化及BIM技术进一步降本。中国电建中南院徐灿君指出光热发电小时数接近火电,具备替代基础,增效需靠规模化和高参数发展。中国能建西北院黎建锋认为规模化开发+政策支持是推动光热降本的最大外部动力;应聚焦设计端、运维端持续发力,让光热投资真正跑赢时间,提升项目投资回报率。

3. 金融手段为项目“减负”,全生命周期管理提效

“首航-西安交大”热化学储能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理事长黄文博提出,应利用融资租赁、绿色债券、税收优化等多元金融工具降低初始投资压力。他强调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发电量的小幅波动也会显著影响收益,建议各地根据资源条件选择差异化商业模式。

行业共识:降本增效是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命题

专家一致认为,光热发电已通过技术验证,当前重点是通过全产业链协同降低度电成本(LCOE),实际上光热发电降本增效没有 “单点突破” 的捷径。要实现这一目标,技术端提供创新支撑,工程端保障落地效率,金融端解决资金痛点,每个环节都要围绕“度电成本最低”目标协同发力;因此,需打破行业壁垒,形成“设计-建设-运维”闭环,提升整体经济性。

业内人士指出,当光热发电度电成本与常规新能源接轨时,其兼具稳定供电与储能的独特优势将充分释放,有望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

你对光热发电的降本增效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第20届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拟于2026年8月在西宁举办,由青海盐湖沃锦储热技术有限公司、中广核(青海)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常州龙腾光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恒基能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