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在新疆哈密的戈壁滩上,全疆最大线性菲涅尔光热项目稳定供能——“湖南技术,非常厉害”

新疆哈密市西北边缘,是望不到边际的荒漠戈壁。9月12日,媒体采访团一路驱车深入戈壁腹地,实地见证中国最大线性菲涅尔光热项目并网送电。

汽车驶过扬起的沙尘尚未落地,哈密百万千瓦“光热+光伏”能源示范项目的26万面“大镜子”,让记者深深震撼——在80万平方米戈壁滩上,数不清的镜面斜向天空追逐太阳,何其壮观。

“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包括10万千瓦的光热储能电站和90万千瓦的光伏电站,每年可稳定提供18.6亿千瓦时电能,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50万吨。”项目经理陈伟介绍,电站已实现全系统正常运转,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值,发电量全额入网。

陈伟所说的“采用最新光热技术”,有“电建湘军”的功劳。

太阳能发电主要有光伏和光热两种形式。光伏利用硅电板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光热则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利用热能产生热蒸汽发电。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相比,光热发电可实现能量储存,保障电力输出稳定可控。因此,光热发电是有望替代火电作为基础电力的新能源发电形式,全球一些国家正在开展积极探索。

“按照聚光形式不同,光热发电分为槽式、塔式、碟式和菲涅尔式4种。”敦煌大成晟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志勇介绍,他为哈密百万千瓦“光热+光伏”能源示范项目的集热岛工程进行技术指导。据介绍,全球已建成的光热电站以槽式、塔式为主,两者技术相对成熟,但建设成本居高难下。

菲涅尔式技术相对较新,通过聚光镜将阳光聚集到集热管,导热介质从集热管进口流向出口的过程,依靠吸收光热大幅升温,之后与水进行热交换释放热量,热量转化为清洁电能。与另外三种方式相比,菲涅尔式电站结构简单,建设运行成本低,但要获得较高发电率必须使用熔盐作为导热介质。熔盐凝固温度为220摄氏度,一旦在集热管内凝固,整个发电系统将面临报废。

防止熔盐在集热管凝结,是世界性难题。从2018年开始,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南院”)与敦煌大成晟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攻关,张志勇正是攻关团队成员。

通过创新技术,攻关团队极大地改进了线性菲涅尔式光热技术的集热性能,通过降低热损失将集热管出口熔盐温度提高到550摄氏度,温高足以保障熔盐在集热回路中均衡流动。一旦遇到夜间、寒冷天气或没有阳光的情况,集热管内熔盐可快速返回熔盐储罐,确保不在集热管内凝结。

2020年1月,由中南院总包承建的敦煌大成光热电站成功运营,从此,我国突破光热发电领域世界性难题,线性菲涅尔光热项目在广袤西部大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哈密百万千瓦‘光热+光伏’能源示范项目所用技术,已经在敦煌大成光热电站上实现了两次迭代升级。”张志勇难以忘记与中南院携手克难的经历:“湖南技术,非常厉害,我们期待与中南院展开更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