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雨光赋|访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八达岭太阳能热发电实验电站的科研心韵

雨脚刚收,云隙间泄下的天光,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八达岭太阳能热发电实验电站的镜面装置上碎作万千银鳞。我们踏过积着水的小径,鞋尖惊破草叶上的雨珠,也惊破了这片科研秘境的宁静。

奥运五环塔在湿润的空气中矗立,钢结构上的水渍如银线般垂落,似是科研长河里的时光刻度。槽式集热器的镜面凝着雨痕,我们俯身时,见自己的影在水纹里轻晃,忽觉这追光之路,本就该有雨的润泽。碟式集热器的叶片悬着雨珠,缓缓转动时,水珠簌簌坠地,那碎裂又聚合的瞬间,恰如科研中试错与突破的往复。

红盔上“中国科学院”的字样被雨水涤得清亮,几位老师正站在装置旁,指尖划过设备接口,耐心讲解光热转化的关键节点。学生们凑在一旁,有人微微点头,有人指尖轻轻摩挲笔记本封面——那本子里早已记下密密麻麻的标注,边角处还画着小小的光热装置草图,眼里的专注与向往,比此刻漏下的天光更显明亮。偶有老师抬手拭去镜片上的水汽,笑着补充某个实验细节,那份温和的指引,像雨后天晴时的风,悄悄吹旺了我们心底的科研火苗。

航拍的画面里,水洼如散落的镜,将白色集热装置与远影揉在一处。我们望着画面中公路上车轨的蜿蜒,眸中映着的,是对清洁能源未来的灼灼期许。

当我们踏上返程车梯,骤雨忽至。豆雨拍打着车窗,模糊了基地的轮廓,却让那些镜面装置在雨幕里愈发分明——它们似是沉默的追光者,在风雨中守着能源的诗行。而我们这群学子,在雨声的伴奏里,心却格外澄澈:科研之路或有风雨如晦,但只要记着今日雨隙里的天光,记着老师指尖的温度,便总有勇气朝着光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

作者:韩吉浩,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