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3200米的绿色突破!
中电建光热项目吸热器吊装圆满完成
近日,在新疆若羌县铁木里克乡海拔3200米的戈壁滩上,随着最后一道固定螺栓精准拧紧,由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电建三公司”)承建的中电建若羌10万千瓦塔式熔盐光热EPC项目,顺利完成核心设备——吸热器的吊装工程。这一关键节点的攻克,不仅标志着项目建设迈入新阶段,更为后续全容量并网发电筑牢根基,为中国高海拔地区新能源开发提供了重要实践样本。
作为塔式光热电站的“心脏”,此次吊装的吸热器承担着汇聚太阳能、加热熔盐的核心功能,其安装精度直接决定后期运行效率。该吸热器共设计20组模块化单元,每组模块长22.14米、重19.25吨,需精准安装于219.7米高的吸热塔顶部平台。更具挑战的是,吸热管壁厚仅1.5毫米,且项目所在地高海拔、低温、大风的恶劣气候,以及高空作业的复杂安全风险,对施工工艺提出了极高要求。
为攻克难题,项目部创新采用“地面预装+整体吊装”施工工艺:先在地面将吸热器模块与专用托架精准连接固定,再按照对称安装顺序进行高空吊装。这一方案不仅大幅降低了模块变形风险,更将安装精度控制在毫米级,为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吸热器吊装是光热项目建设中技术难度最高、安全要求最严的关键工序。”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若羌项目部负责人黄栋介绍,团队充分借鉴摩洛哥努奥光热电站、青海海西光热项目等国内外同类工程的成功经验,结合若羌高海拔特性反复优化施工方案,通过实时监测风力、温度变化并精准测算其对吊装的影响,提前制定多套应急预案,最终实现吸热器的“零误差”定位与固定。
该光热项目是若羌“光热+光伏”一体化示范项目的核心组成部分。吸热器投用后,将与后续完工的30万面定日镜组成完整聚光集热系统——数十万面定日镜如同巨型银色“向日葵”,可实时追踪太阳轨迹、汇聚阳光至吸热器,通过熔盐储热技术实现清洁能源的稳定输出,有效解决传统新能源“靠天发电”的不稳定性难题。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9.6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69万吨标准煤消耗,减排二氧化碳188万吨、废水12.22万吨。这一成果不仅将显著提升新疆南部地区新能源调峰能力、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更能为若羌县乃至巴州的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电力支撑,助力当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向赋能。
当前,项目部正在加快推进吸热器溢光保护模块安装工作,全力推进吸热器整体安装进程。“我们将持续坚守施工一线,在严守安全底线、严控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山东电建三公司若羌光热项目执行经理张洪刚表示,团队将以此次吊装圆满完成为契机,继续探索高海拔地区新能源开发技术,为若羌注入绿色发展动能,也为中国新能源技术走向世界积累更多“高海拔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