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发布 2024 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的公告》,标志着我国电力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入常态化更新阶段。也为产品核算用电碳足迹提供数据支撑。这也是继今年1月首次发布全国电力碳足迹因子以来相隔10个月第二次发布。

从上表可以看出,全国电力平均碳足迹显著下降。从0.6205下降至0.5777,降低了约6.9%。表明2024年中国电力结构的整体清洁化程度有所提高,单位发电量的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各类发电技术碳足迹普遍降低。
就光热发电而言,2023年光热发电碳足迹因子为0.0313kgCO₂e/kWh,2024年降至 0.0312kgCO₂e/kWh,虽绝对值降幅不大,但作为技术尚在快速迭代的新兴能源类型,这一变化标志着其全生命周期低碳属性的进一步强化。这一成果背后是技术突破、产业成熟度提升与政策引导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5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将光热发电正式列入,进一步明确了其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战略地位,将引导社会资本向低碳技术研发倾斜,形成了“技术创新-碳足迹下降-政策支持”的良性循环。此外,2024年,规模化熔盐储能技术入选《绿色技术推广目录》,推动相关低碳技术加速落地应用。同时,《光热发电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标准化工作的推进,规范了碳足迹核算边界与数据采集方法,使2024年因子测算更准确反映技术进步带来的低碳成效,避免了因核算标准不统一导致的偏差。
展望未来,随着光热发电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尤其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技术的应用、储热时长的延长以及产业链规模的扩大,其碳足迹因子有望实现更大幅度下降。同时,电力碳足迹因子定期发布机制的完善,将为光热发电的低碳价值核算提供更精准的支撑,推动其在能源结构优化、"双碳" 目标实现中发挥更大作用。
附:光热发电碳足迹因子计算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