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安徽宿州。一场以“宿见标杆,储启新程”为主题的宿州熔盐储能及新型煤电技术交流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依托全国最大“火电+熔盐”储热项目——宿州1000兆瓦时熔盐储能耦合煤电灵活性改造工程的成功实践,全面展示了太阳能光热联盟理事单位——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方锅炉)在熔盐储能、煤电灵活性提升及绿色低碳转型领域的创新成果,标志着我国煤电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迈出了向“灵活、高效、低碳”转型的关键一步。

当前,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我国能源转型的核心战略。随着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调节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作为传统电力系统的“压舱石”,煤电正面临从“主力电源”向“调节性、保障性电源”转变的历史性任务。如何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煤电的低碳化、灵活化、智能化升级,成为行业亟待破解的课题。
在此背景下,国能安徽宿州热电1000兆瓦时“火电+熔盐”储热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于2025年8月30日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成为全国单体容量最大、技术集成度最高的熔盐储能耦合煤电项目。项目采用东方锅炉自主研发设计的熔盐储热系统成套核心设备,包括抽汽储热换热器、熔盐储罐、蒸汽发生器等,实现了高温熔盐在190℃至390℃区间内的高效储释热循环,增强了机组“顶尖峰、压低谷”时段的供热能力,极大释放了火电机组的灵活性与电网的新能源消纳空间。运行数据显示,系统响应速度快、调节精度高、能量转换效率优异,充分验证了“火电+储能”技术路径的可行性与先进性。这一项目的成功投运,不仅为全球煤电灵活性改造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样板,更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多项突破。东方锅炉通过深度耦合熔盐储能系统与燃煤机组,实现了“热-电解耦”:在电力需求低谷时,将机组抽汽热量储存于熔盐中,降低发电出力;在高峰时段,释放熔盐热量供热,显著提升机组调峰能力。据测算,机组调峰能力双向提升20%,大幅提升机组灵活性。每年可消纳1.28亿千瓦时新能源、减碳8.5万吨,同时将原有供热能力提升至173%,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更为深远的是,该项目标志着“新一代煤电”技术体系的实质性落地。东方锅炉以熔盐储能为核心,构建了“煤电+储能”“光煤互补”“智慧运行”三位一体的技术方案。在“光煤互补”模式下,熔盐储能系统可平滑光伏出力波动,实现风光资源与煤电的协同优化调度,提升系统整体消纳能力。同时,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储能系统与机组运行的智能协同控制,推动煤电向“源网荷储一体化”方向演进。
在本次技术交流会上,东方锅炉系统发布了熔盐储能整体解决方案,并展示了在先进光热发电及光煤耦合技术、新一代煤电锅炉技术等前沿领域的最新研发进展。来自电力企业、科研院所及太阳能光热联盟等行业协会的百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煤电转型的技术路径。会议不仅搭建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更推动了企业合作与产业链协同,为熔盐储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宿州项目的成功,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东方锅炉正以熔盐储能为支点,撬动整个煤电系统的绿色变革。未来,东方锅炉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储能+”技术在更多电厂落地,并持续拓展熔盐储能的应用场景,助力构建安全、高效、低碳的新型电力系统。
从“燃煤发电”到“储热调峰”,从“高碳依赖”到“绿色转型”,宿州项目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传统能源企业在新时代的担当与创新。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以东方锅炉为代表的能源装备企业正以技术革新为引擎,推动煤电机组从“主体电源”向“调节性电源+低碳支撑节点”跃迁,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