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一等奖!中国电建中南院总承包的敦煌大成5万千瓦光热示范项目获2025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近日,由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建中南院)EPC总承包的敦煌一期5万千瓦熔盐线性菲涅尔式光热发电项目,凭借其卓越的设计理念、先进的技术应用与显著的创新成果,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电力行业工程设计一等奖”。作为全球首座实现商业化运行的熔盐线性菲涅尔光热电站,该项目此前已包揽多项省级和行业奖项,此次获评国家级奖项,不仅是对其技术开创性与工程高品质的高度认可,本项目以熔盐线性菲涅尔集热技术的技术特色,更标志着我国在先进光热发电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跨越,为全球光热发电技术创新树立“中国标杆”。

戈壁滩上的“追日电站”:24小时发电的绿色奇迹

这座矗立在甘肃敦煌戈壁滩上的50兆瓦级光热电站,是名副其实的太阳电池:其集热场面积达127万m²,千万块线性菲涅尔反射镜如同追日矩阵,可精准追踪太阳轨迹、高效汇聚太阳能;配套的二元熔盐储热系统可实现15小时长时储能,即便在夜间或阴天,也能持续发电,真正实现24小时连续稳定供电。每年可向电网输送约2.16亿千瓦时清洁电力,这一电量可满足10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需求,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7.5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5万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双丰收。

从“无经验可循”到“15个月建成”:中国电建的攻坚速度

作为全球首个以熔盐作为集热、传热和储热统一介质的线性菲涅尔光热发电项目,设计难度极大,设计之初就面临“无成熟技术可借鉴、无同类工程可参考”的空前挑战。中国电建中南院项目团队以“技术创新、安全可靠、高效环保”为核心原则,依托多年技术积累,展开全方位的技术攻坚。项目设计总工程师、新能源工程设计院热电所所长徐灿君表示:“我们面对的是从0到1的突破:小到每个集热回路的盐温控制,大到超大跨距且多个强震源的蒸汽发生系统结构平台设计,每一个难点都是行业极难解决的硬骨头”。

项目总承包团队从浇筑第一罐混凝土到2019年12月31日完成并网发电,共用时15个月时间,较国际同类项目平均建设周期缩短近30%,创造了光热电站建设的中国速度。

世界首例熔盐线性菲涅尔技术突破:筑牢中国智造根基

项目的成功,源于一系列核心设计技术的自主突破:

◐ 全球首次采用多个线性菲涅尔回路的集热母管配熔盐技术,采用免调节入口阀即可实现集热回路流量自平衡;

◐ 基于有限元分析构建剪力墙+钢混结构设计模型,攻克蒸汽发生系统钢平台悬挑7.5m、悬挑端4台30t熔盐泵多源启停振动的行业难题;

◐ 熔盐储罐设计创新开发新型热胀位移释放装置,降低局部应力集中,罐体沉降值显著低于其他项目,确保高温熔盐储罐安全稳定运行;

◐ 优化主机直接空冷系统配置,工程设计耗水指标低至0.102m³/s·GW,在西北缺水地区实现节水型发电的突破。

国家级奖项背后的行业意义:点亮中国光热新赛道

此次敦煌大成光热项目斩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一等奖,绝非单一工程的荣誉,更承载着推动我国光热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深远意义:

从技术层面看,项目的成功运行证明我国已完全掌握熔盐线性菲涅尔光热电站的“自主设计、自主建设、自主运维”全链条能力,打破了国外在高端光热技术领域的话语权垄断,为我国光热发电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实践样本;

从产业层面看,项目积累的技术经验与工程范式,可直接应用于大型风光热储一体化基地建设,助力我国新能源产业从“单一发电”向“多能互补、储用协同”的高质量发展转型;

从“双碳”目标看,项目通过“光-热-储-电”的高效协同,为解决新能源的间歇性、波动性难题提供了关键方案,推动我国能源结构向清洁化、低碳化加速升级。

以敦煌光热项目为起点,中国电建中南院将持续推动光热技术迭代,让更多追日电站扎根戈壁、荒漠、高原,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智慧,让绿色电力点亮更多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