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简称:太阳能光热联盟)/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热发电专业委员会(简称:热发电专委会)2025年度科研课题《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相关政策研究》启动。启动会由太阳能光热联盟、热发电专委会秘书长杜凤丽主持,课题牵头单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以及参加单位——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相关代表参加了会议。
《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相关政策研究》课题经太阳能光热联盟专家委员会和理事长联席会的两轮投票确定立项,旨在开展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的“产业-市场-政策”协同研究,结合产业发展现状,系统开展光热发电的降本路径与电力市场的支持政策研究,形成模式创新与政策建议,为国家光热发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太阳能光热联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热发电专委会主任委员王志峰博士表示,联盟课题是联合产业链办大事,联盟成员单位组织队伍,提出研究课题,联盟拨付一定费用,通过产学研协同,产业链主要单位参加的方式,促进技术创新。其中,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研究工具的搭建尤为重要。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研究院陆上能源部主任、太阳能光热联盟副理事长王昊轶介绍,光热发电兼具储能和发电双重功能,是绿色低碳的电网友好型电源。随着光伏、风电装机规模的稳步提升,光热发电凭借长时储能和快速调节能力,将逐步发挥系统调节支撑作用,具备成为西北地区重要保供调节支撑电源的能力。经过首批示范项目的带动和经济互补模式的开发建设,光热发电的成本虽然已有大幅下降,但相对来说仍处于较高水平,还不具备独立市场化开发能力。因此,亟需开展包括技术创新、规模效应等维度的系统性降本增效路径分析,识别聚光系统、储换热等关键环节的成本瓶颈,以加速实现光热发电的经济可行性。
此外,随着国家进一步推进新能源市场化改革、光热发电项目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研究迫在眉睫。光热电站系统调节支撑作用的发挥,不仅需要考虑成本造价水平和市场交易价格,也需要考虑技术约束、不同区域的电力需求、开发建设条件和政策条件的影响,建立符合区域自身发展需求的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本课题将在全面梳理我国光热发电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工开展光热发电降本路径研究,重点研究光热发电参与电力市场机制以及光热发电多元化开发模式,最后提出展望和工作建议,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政策决策提供支撑,推动光热发电的规模化、市场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