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存储技术国际研讨会“跨季储热技术”成功举办

时间:2023-12-14 17:48来源:国际热能转换与存储研究群
  2023年12月10日,由英国伯明翰储能研究中心(BCES)和中国旅德学者化学化工学会(GCCCD)共同发起的“第十一期热能存储技术国际研讨会”通过腾讯会议的形式成功在线上举办,并由DeepTech视频号和络绎科学APP直播。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跨季储热技术”,主要探讨跨季储热技术的科研和产业化进程,及其对解决季节性能源供应问题的作用。
  研讨会由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伯明翰储能研究中心主任丁玉龙教授发起,伯明翰大学宋健博士负责组织工作,英国伯明翰大学李永亮教授、江苏金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金翼博士、德国宇航中心丁文进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杨立中博士、伯明翰大学张童童博士协办。
本期研讨会特邀了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徐天昊博士,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王志峰研究员,日出东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焦青太教授级高工三位嘉宾,他们围绕会议主题为参会人员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和讨论,吸引了来自中国、英国、德国、新加坡、美国等多个国家2800余人次参加。
  丁玉龙院士为本期研讨会致开场辞,他首先给大家介绍了热能存储技术国际研讨会的发展历程,向大家讲解了短时、中时和长时储能技术的分类标准及其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跨季储热技术的相关背景和在能源系统中的定位。
  会议专题报告环节由德国宇航中心丁文进博士和伯明翰大学宋健博士共同主持。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徐天昊博士作了题为“跨季节蓄热系统的[火积]耗散分析方法”的学术报告。他首先结合中国北方集中供热系统的碳中和路径,向大家介绍了应用于建筑供热的跨季储热技术和工程应用案例。针对现有的跨季储热系统,建立[火积]耗散计算方法来评估温度品位损失,并对大规模蓄热水库提出了提高置换速率、减小掺混强度、控制斜温层的设计优化方向。最后徐博士指出了探索冷热掺混机制与强度、建立掺混[火积]耗散模型、构建目标函数为掺混[火积]耗散最小的优化方案等相关未来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王志峰研究员作了题为“太阳能跨季储热技术的实践”的精彩报告。他向大家介绍了中科院“太阳能跨季节储热采暖”项目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情况,通过提出与北欧完全不同的太阳能跨季节储热技术路线,利用与太阳能塔式系统动态耦合,取消了储热中的分层器;通过气象条件和用户热负荷耦合分析,提出了防渗结构设计温度控制理念,提出了模块化隔热承压大面积水体顶盖技术和基于模化控制的用户供热模式。随后他向大家展示了项目取得的成果,通过在严寒地区利用水体分层技术建立的4期水体规模化储热实证性试验(500~46000m³ ),成功将储热成本降低80%,并于2022年-2023年采暖季实施了商业化运行。
  日出东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焦青太教授级高工作了题为“大型太阳能供热系统水体蓄热案例分析”的报告,重点介绍了公司主导和参与的跨热储热项目中采用的先进技术、解决的工程问题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他提出了在设计和建设大规模跨季储热系统过程中需要采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在选择储热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条件、能源结构和能源政策,并指出在跨季储热未来的研究中要考虑系统经济性及长期运行可靠性等的问题。
  研讨会的最后环节是沙龙讨论,由李永亮教授和金翼博士主持。三位特邀报告人对会议过程中听众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回答,同时与参会专家和学者就跨季储热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前景、目前存在的挑战及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开展了深入交流。参会者对本次会议的研讨内容反应积极,认为此次会议拓宽了知识视野,激发了新的研究思路,对跨季储热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产业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学术界和产业界之间的交流构建了重要的平台。

注:本文章转载自国际热能转换与存储研究群,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