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热产业走出“怪圈” 大有可为 ——国家太阳能光热联盟秘书长刘晓冰接受《电器工业...

时间:2015-06-08 13:20来源:联盟编辑部

     近日,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刘晓冰接受《电器工业》杂志记者的专访,针对当前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最需要什么,存在哪些障碍,应该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下面临哪些机遇,以及未来太阳能热发电的发展趋势等回答了记者问。文章《太阳能光热产业走出“怪圈” 大有可为——专访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刘晓冰》刊登在2015年第5期《电器工业》 “专家面对面”专栏。以下是杂志详细内容:

太阳能光热产业走出“怪圈” 大有可为

——专访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刘晓冰

                                                            /本刊记者 贾常艳/

      刘晓冰,1957年生,1982年毕业于沈阳工业学院机械设计专业,2003年底开始进入太阳能热发电领域,现任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曾任国家十一五“863”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之“定日镜”课题组组长。2004年11月他作为主要设计者成功组织研制了10kWt槽式太阳能聚光器;2005年9月成功组织研制了塔式太阳能聚光用20m2圆形反射面定日镜;2006年8月参加为国家“863”计划“碟式聚光太阳热发电系统与关键技术研究(2003AA516020)”项目 研制“10m开口多碟式太阳能聚光器”的工作;2010年作为美国独资公司彩熙太阳能环保技术(天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和新霓空太阳能有限公司副总裁,组织技术团队研发出第一代SUNSAIL太阳能碟式发电系统。

      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起草了《国家应该明确太阳能热发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战略地位》的提案,呼吁国家要尽快明确太阳能热发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战略地位。全国工商联组织多家企业通过全国工商联提交两会提案中《关于扶持太阳能热发电商业化示范项目开发》的提案指出“为尽快启动一批太阳能热发电商业化示范项目建设,尽早集中建成几个大型太阳能热发电基地。国家也制定了光热发电的规划目标,即2020年达到3000兆瓦。但是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境,也有人说太阳能热发电现在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太阳能热发电的到底面临着哪些亟解决的问题?为解开谜团,本刊专访了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刘晓冰,他从实际出发,为我们揭开了太阳能热发电的神秘面纱。

      《电器工业》:去年年底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做好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中把太阳能光热发电被作为重要内容予以提及,对此有观点认为光热发电将成为我国“十三五”期间着力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此您怎么看?

      刘晓冰:从2015年2月以来,短短三个月左右时间有关太阳能热发电方面的会议或论坛就已经举办了五次之多,2月5日,2015年全国太阳能碟式热发电技术调研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3月30日在北京举办了CSP FOCUS 2015太阳能热发电&工业热利用大会, 4月2日在北京举办了2015中国国际太阳能光热“四新”展览会暨太阳能光热产业及技术发展论坛,4月15日在北京举办了第五届中国光热发电国际高层论坛与第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同期举行,4月17日召开的中国(包头)国际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峰会如此高密度高规格的光热发电会议,让我们真切的感觉得到光热真的开始预热了。2014年2月18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组织召开了听取我国太阳能热发电发展情况的汇报会,光热产业发展前沿的学者及企业等代表应邀参会并做了汇报。刘琦副局长在对会议进行总结的时候说,“现在已经到了启动太阳能热发电计划的时候了。”其实早在2010年“十二五”时期国家就安排了1G瓦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国家并没有推动起来。经过许多专家学者的讨论后,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光热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政策的牵引。

      地方对光热的关注也是很多的。最近内蒙古有一个风光热储智能互补综合发电项目,项目的总装机容量是600兆瓦,其中包括熔盐储热塔式光热发电200兆瓦,配套建设爱能森光热发电高端装备产业园区。项目通过风电、光伏、储热式光热等不同类型可再生能源的联合发电,以具备储能的太阳能光热发电作为调节手段,补偿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固有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并利用智慧能源技术平稳上网,促进风电、光伏产业健康发展,为探索新能源发展方向提供良好的示范,推动了社会电力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由于太阳能热发电的战略地位,目前国家也在按计划推动。太阳能热发电,虽然与风电、光伏发电同属可再生能源,但它带有储热功能的电站技术,决定了其在未来我国电力能源结构中战略地位不可撼动。它必将逐步替代传统燃煤和燃油发电技术,起着解决电网调峰和负担基荷的作用。这些年国家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确实提高了我国电力能源结构中新能源的占比,但是,同时因电网的接纳能力,造成的弃风弃电现象极为严重,风电上网率极低,造成了投资回报的极大风险。而建设带有储热功能的太阳能热发电站虽不是唯一的方法,但却是最好的方法,它是协调各种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粘合剂,用它去调峰,再通过智能调控就可以将不稳定,不连续、多形式的电量输出,变成稳定、连续、平滑且满足基荷曲线的电力输出。因此,光热的战略地位就是光热既能代替传统能源调峰,又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友好协同,既能让其他可再生能源的优势最大发挥,又能弥补他们的缺陷和不足,进而可以起到主力军的作用。这是任何其他可再生能源无法替代的。

      《电器工业》:当前,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最需要的是什么?存在的障碍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刘晓冰:《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任何新能源技术的电价,必须通过招投标的形式来确定。可是,在我国的实践中所有的可再生能源没有一起是通过特许权招标来成功确定的电价,都是通过后来的调整确定的电价。所以我认为通过特许权招标来确定能源的价格不太现实,尤其是在中国。种种问题也让国家层面觉得按照这样的路子走下去是行不通的。

      现在国家对太阳能热发电愈加重视,对于电价方面的顶层设计基本达成共识,即按照一个电站一个电价的原则,分步推进。通过试验电站摸清价格,打通技术链、产业链、发现供货商、培养我国自己的太阳能热发电EPC队伍,通过这个过程来推动产业健康发展。然而前不久国家给出的浙江中控德林哈10兆瓦太阳能塔式电站1.2元/千瓦时的电价,这个价格出台的依据我们不得而知。又因为这个电站与传统意义上的太阳能热发电站的结构形式不尽相同,所以这个电价没有触动产业发展,所有大的央企、国企电力投资集团还是在观望。而另一方面,政府也在等待电站的建立,希望通过有些企业能够先行建设一批太阳能热发电站,让国家来摸清不同地域,不同技术,不同资源,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电价水平进而确定可行的标杆电价。这样以来政府和企业就陷入了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循环纠缠中,要想走出这个怪圈,就必须要有一个创新的机制和过程。如果不走出这个怪圈,“十三五”就会继续走“十二五”的老路。所以现在我们联盟也在努力想办法。我们的办法就是建设众筹电站。2014年联盟受国家能源局的委托参与了对整个太阳能热发电产业进行了调研,联盟的调研任务主要是侧重于太阳能聚光镜场,结果发现国内太阳能热发电聚光镜场关键核心部件的产业链雏形乍现。其设计能力非常高,90%以上的设备实现了国产化,根据目前情况估算,其年供货能力达到近1吉瓦。但由于市场需求几乎是零,导致各成员单位步履蹒跚,尤其是一些为了光热而生的企业生存十分艰难,产业能力发挥不出来,

      我国的光热产业是中国本土培养起来的,这大大区别于光伏产业的发展。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一个系统复杂的集成技术,其门槛高与光伏也是其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目前光热产业发展的另一问题就是国家、国际标准缺失。联盟现在也在主抓联盟标准的编制工作,设立合理的技术与质量门槛,使行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太阳能热发电站及其产品的检测认证的机构,我们正在申报延庆电站成为有国家资质的检测平台。2014年至今共有8项联盟标准审查通过,其中6部联盟标准已经颁布实施,下一步就要把标准和检测台有机结合(进行应用测试),用标准来指导实践。2015年2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会议上明确了我国标准体系改革的总方针,联盟标准作为社会团体标准之一,即将得到其应有的法律地位。这一改革的趋势已经明确,我们现在的工作重点就是尽快制定一系列能切实指导产业发展的联盟标准,为即将开启的太阳能热发电建设市场服务。

      《电器工业》:请您谈谈太阳能光热发电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下面临哪些机遇?行业企业将如何抓住这些机遇来应对目前的困难?

      刘晓冰:亚投行的建立为“一带一路”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而光热的发展也是要借船出海,在“一带一路”的路线上,在太阳能资源符合发电条件的基础上,我们都会尽力去跟着项目走出去。

      国外的热发电技术水平较为稳定,但近几年中国的热发电技术发展也突飞猛进,已经晋升到国际的先进行列。国外技术虽然已经成熟,但国外技术直接照搬到中国落户有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此外,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也发现,世界也在盯着中国市场。去年的国际太阳能光热大会是我们联盟争取,才来到中国召开的,我们需要这样的国际大会的影响来推动产业的发展。今年该大会将在南非举办,我们联盟也会带着团队参加,这也是我们走出去的一步。

      《电器工业》:请您谈谈未来太阳能热发电的发展趋势和您的期许。

      刘晓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APEC会议上表示到2030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煤炭在全生命周期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是900千克/兆瓦,而光热是12千克/兆瓦,其他新能源的排放较光热也多,与之相比光热发电的清洁性能是具有明显优势的。国际能源署预言,2030年以后太阳能热发电将是主要发展的新能源技术形势。

      政府对太阳能热发电是认可的,只是因当初“一个太阳不能有两种价格”的观点让企业发展陷入了僵局。光热与光伏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用成熟发展的光伏价格来衡量刚刚起步的光热价格是欠妥的。任何一个产业在发展之初都需要扶持,但是将来肯定能实现同网同价,光热发电的电价肯定能回归到合理的水平。我觉得现阶段一个合理的电价应该在1.35元/千瓦时左右,这是扶持产业发展的价格。而且我们仅仅需要第一批的试验电站能得到这样的价格,等到第二批示范电站的时候还可以降低至1.1或1.2元/千瓦时,等到产业达到规模化以后,价格可以降低至1元/千瓦时以内。预计2025年左右太阳能光热与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能实现电价一致。因为光热储热后其有效的发电小时数增加了,收益回报率快,这样算来光热发电还是便宜的。

      太阳能热发电是一次投资很大的产业,成本是偏高的。这就需要国字号的央企集团来牵头做,但是目前国家的考核体制中,国资委要求国企内部投资收益率不得低于10%,达不到这一标准的话,会对决策者终生追责。这样使得企业都在等待电价的出台,有了电价才能算出收益率。如果有雄才大略,高瞻远瞩的企业敢吃这个螃蟹,一旦电价确定就能有很大的收益。而政府电价一旦确定后也将吸引更多的外资。现在很多企业也都做好了一切准备,希望政府能明确电价或者电价制定的原则及评定标准。我们联盟也会努力寻求国家层面的认可和支持我们“众筹电站”的想法。这也是一个能够走出现在这个怪圈的方法。我们之所以能这样做也是基于我们对太阳能热发电深信不疑,对我们成员单位产品质量充满的信心。

      光热发电对光和地域都有苛刻的要求,所以我希望能把直射资源较好的地区留给光热。另外,还希望国家验收评估的原则规定实现书面化,形成政策的连续性。

      到底红旗能打多久?我们光热产业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落实,我们对此充满期待。我相信,我国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包括设备、材料及电站建设工程,一定会像我国高铁技术一样走向世界,誉满全球。

注:本文章转载自联盟编辑部,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