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名单公布,北京工业大学、国电智深等榜上有名

时间:2018-02-05 18:37来源:太阳能光热联盟
  2月5日上午,北京市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95项成果荣获2017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22项,二等奖51项,三等奖122项。获奖成果涵盖纳米材料、生命科学、电子通讯、信息科学等各领域,兼有原始创新、应用创新等环节。
  据悉,2017年度北京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中,涌现出一批原始创新领域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79项获奖创新成果由企业主持完成,占比40.5%,首次突破四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 
  在太阳能热利用领域,北京工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的“基于相变蓄热与太阳能利用技术的高产温室成套技术及应用”获二等奖。
  项目简介:
  日光温室是我国独创且适合国情的一种设施农业建筑形式。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成为北京及北方地区冬季“反季节”蔬菜生产的重要设施,对保证城镇居民“菜篮子”安全、改善民生等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北京冬季寒冷干燥,传统日光温室特别是夜间易出现低温高湿现象,导致冻病虫害发生,直接影响越冬喜温果蔬菜作物生产效率。目前多是通过燃煤(气)炉、热泵、电加热等消耗化石能源,解决夜间加热升温问题。如何通过理论、方法、材料和装置创新,提高日光温室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对促进首都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本项目历时10余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以及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方法、材料和装置创新研究,形成了一套可指导日光温室实际工程应用的技术理论体系。 
  主要技术创新点:
  1、研发了“日光温室太阳能主-被动“三重”结构相变蓄热墙体体系”。将研发的相变蓄热墙体材料和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有机结合,使新型日光温室墙体具有集热、保温、“热库”、“热开关”等作用,实现了太阳能夜间的转移与热量补偿,开创了相变蓄热技术在设施园艺工程成功应用的先例。
  2、形成了一套与气候相适应的高效能日光温室建筑光热湿环境质量保障技术体系,建立了 “三重”结构相变蓄热墙体传热过程计算模型及其蓄热特性评价模型、日光温室建筑空间形态特征参数优化设计计算模型,发展了日光温室建筑热工设计理论,提出了优化设计与控制方法。
  3、研发了高性能GH-20水泥基复合相变蓄热材料制备、成型及工业生产技术。为日光温室太阳能高效蓄存及其夜间的转移提供了条件。
  4、研发了高性能多曲面聚光双集热管槽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制备及工业生产技术。根据离轴抛物面和多元聚光的设计原理,研发了多种创新的太阳能集热装置,为日光温室的多方式供热创造了条件。
  本项目发表论文80篇,SCI收录13篇,EI收录2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技术标准1项。专家评价:“项目研究成果在相变温度42~44℃的范围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发的高效能日光温室可在不消耗传统能源条件下实现越冬喜温蔬菜的优质高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技术性价比合理。北京、新疆、山东、山西等地累计推广应用300余亩、培训企业骨干及农民近1000人次。促进了都市现代农业科技进步,为北京“菜篮子”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此外,荣获奖的国家太阳能光热联盟成员还有:北京大学、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名单如下: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