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制热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

时间:2019-01-30 10:19来源:《石油石化节能》
  摘要:太阳能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环保、可再生能源,将太阳能应用于油田勘探、开发、储运等阶段有助于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太阳能发电与低温制热技术在油田辅助设施中已有广泛应用,主要用于解决生活取暖、照明和部分设备低压供电等需求。除此之外,对于石油开采、原油储运等大型工程,太阳能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槽式太阳能蒸汽发生器可以部分取代以煤、燃油为燃料的传统蒸汽生产方式,用于稠油开采。太阳能作为单一热源或辅助热源的加热系统已经在原油管输工程中进行了推广应用。利用太阳能解决石油工程生产问题需要考虑太阳辐射量变化对制热效果的影响,通过太阳能与其他能源联合制热等方法解决这一问题,能够促进太阳能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太阳能;石油工程;稠油热采;原油储运
  0 引言
  太阳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也是一种清洁、环保能源,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应对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的重要选择之一。太阳能的大规模利用能够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外对太阳能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光伏发电和制热2个方面。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储存及运输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和热能,将太阳能应用于石油工程各生产阶段有助于节能减排,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早在2001年,太阳能电站就在胜利油田海上平台成功调试投产,为航标灯、雾笛以及部分生活设施供电[1]。在偏远地区的地质勘探工作中,利用太阳能供电设备可以满足现场作业的低压供电需求,Amoco公司也曾使用太阳能电池通过阴极保护的方法进行套管防腐工作[2]。冀东油田在海上油气人工岛集中开发技术中,充分利用太阳能解决了照明、生活用电和低温供热等问题[3]。而太阳能在油田的主要工业应用,则集中在稠油热采和原油存储与输送过程中的加热2个方面。
  1 太阳能在稠油热采中的应用
  注蒸汽开采稠油的作业周期一般在数年之久,需要长时间给储层提供热能以提高采收率。传统蒸汽吞吐或蒸汽驱方法中,蒸汽一般通过以油或煤为燃料的锅炉进行生产,在稠油开采作业周期内将会消耗大量化石能源,并释放CO2等温室气体,不利于节能环保。太阳能蒸汽发生器的出现有效解决了稠油热采中能耗过大和环保性差的问题。
  常用的槽式太阳能蒸汽发生器示意图如图1所示。水在真空管镜场集热列阵中吸收汇聚的太阳能,由镜场入口依次经过预热段、蒸发段,最终在镜场出口被加热成为饱和蒸汽。经过蒸汽、水分离装置将二者分离,分离得到的水通过循环泵重新加入循环,产生的蒸汽则可以投入工业应用。可以根据所需蒸汽温度、流量的不同来确定镜场集热列阵的规模。以一种7列、总集热器长度980m(其中预热段长度294m,蒸发段长度490m,过热段长度196m)的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列阵为例,蒸汽温度可达到290℃,过热段温度可以达到411℃[4]。
  槽式太阳能蒸汽发生器所生产的蒸汽能够满足稠油热采的要求,但实施该技术的油田应尽量满足以下条件:日光照射充足且气候适宜,具有较高的太阳辐射和较低的风速,空气中尘土含量低,无沙尘、扬尘等恶劣天气;同时,井场必须有足够大的平整空地用于安装太阳能集热器列阵。
  2011年,GlassPoint Solar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安装了第1台太阳能提高采收率装置。同年,Bright Source Energy公司与雪佛龙公司在加利福尼亚Coalinga油田合作建成了功率为29MW的太阳能蒸汽生产设备[5]。
  阿曼国境内大部分地区全年太阳辐射量超过2000kWh,且由于地处低纬度地区,阳光照射随季节的周期性变化低,适合使用太阳能蒸汽生产装置用于稠油开采。2013年,在阿曼AmalWest油田实施了太阳能热采工程,通过太阳能每天生产50t蒸汽注入蒸汽管网。经过1年多运行表明,在中东地区沙漠环境下使用太阳能蒸汽生产系统用于提高采收率是可行的,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为98.6%,且在沙暴环境中仍可以正常运行。我国稠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新疆、辽河、胜利等地区,这些地区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同样具备太阳能集热稠油开采的良好条件。
  2 太阳能在原油储运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输送稠油一般采用加热、添加轻质油、添加减阻剂等方式,降低油品黏度,减少摩阻损失,节省输油的动力消耗。稠油加热管输是稠油运输的一种重要方式,分为热处理输送和预加热输送2种方法。在加热方式上,主要有蒸汽热水加热法和电加热法。
  传统使用天然气或电能给原油加热方法的设备运行负荷高,能源消耗大;因此,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使用太阳能作为单一热源或辅助热源给原油加热的技术不断发展,并开始投入实际应用。利用太阳能加热输送原油有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2种方式。直接加热方式是原油进入太阳能集热器里被直接加热,受热效率较高,但由于原油黏度大,集热板清洗非常困难;并且直接加热过程中温度高低变化较大,不容易控制,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原油结焦现象。间接加热方式是太阳能集热器将热量提供给热媒,再通过热交换器将热量间接传递给原油,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成熟的太阳能集热及热交换技术,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常用的太阳能原油加热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6]。
图2 太阳能加热原油工艺流程
  在正常太阳辐射条件下,循环泵开启,热水箱的热水进入换热器中,与原油换热后进入太阳能真空管,通过太阳能加热后再进入热水箱。热水在换热器中将原油加热,加热后的原油通过输油管进入输油管线进行输运。进入输油管网前,加热炉根据原油温度的高低进行自动点火加热。热水箱的温度较高时,多余热量可以储存在蓄热水箱中,如果原油出口端处的温度达不到所需温度时,则让原油直接进入自动点火的加热炉进行加热。
  原油在输往下一计量站之前,温度需要由25~30℃加热至50~55℃,要求集热器内水的出口温度达到70~80℃。因此,太阳能集热器要求热效率高,运行可靠,有足够的承压能力,考虑冬季运行需求,还要求具备较好的抗冻能力。常用的太阳能集热器有平板式集热器、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3种。从热效率方面来看,平板式集热器在进口水温与环境温度差值较小时热效率较高,但随着温差增加热效率降低较快;真空管集热器热效率受温差影响较小,即使温差高于90℃也可以保持较高的热效率。从承压能力、长期运行稳定性及抗冻能力方面考虑,平板式集热器承压能力较强,运行稳定,但抗冻能力较差;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抗冻能力较好,但承压能力较差,运行稳定性差;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承压能力强,运行稳定,抗冻能力强。不同类型的集热器各有特点,现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经济、有效的集热器。
  目前,国内外油田中使用太阳能加热原油应用较为广泛,尤其对于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量大的地区,适合采用太阳能作为单一热源或辅助热源进行原油加热。我国江苏油田、辽河油田均具备优良的太阳能利用条件。2006年,江苏王龙庄油田T83-1井应用30组、总集热面积60m2的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太阳能辅助电加热系统进行现场试验,表现出较好的适用性。在7—9月日照充足的情况下,电加热系统可完全停用,其余月份则太阳能系统和电加热系统交替使用,使用该系统后年节约电量约4×104kWh。试验成功后,2008年在李堡油田推广了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应用,建成太阳能集热器面积262m2、内置电加热器的25m3蓄热罐1座[7],改变了油田站库以燃油、燃气锅炉为主的传统供热模式,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
  辽河油田2005年建立了以太阳能为主的原油加热储运系统,太阳能集热器面积392m2,总占地面积792m2,并改进了换热器中的换热管结构,总换热面积达到55m2。当日照条件较好时,可以单独使用太阳能给循环流体加热,多余的热量存储到蓄热器中;日照条件不理想时,可以直接使用水套炉给流体加热。该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平均每天节约天然气消费量30%[8],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 存在问题
  随着技术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太阳能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太阳能应用面临2个主要问题:随1天中时间变化以及1年中季节变化太阳辐射量会发生周期性变化;多云、阴雨、多雾等天气条件下太阳辐射量将受到明显影响。
  太阳辐射量的周期变化或临时变化均会对蒸汽产量产生影响。针对稠油热采问题,有研究表明:最终采收率对注蒸汽速率的每日周期变化和每年周期变化并不敏感,1年中的蒸汽注入速率周期变化只对季节性石油采收率有轻微影响,对最终采收率没有影响。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借鉴太阳能蒸汽辅助发电的系统设计,综合使用太阳能集热系统和燃煤机组生产蒸汽;当太阳辐射量不佳时,可采用燃煤机组直接生产蒸汽用于稠油热采。
  对于原油存储与管输,目前大部分使用太阳能联合电加热或太阳能联合热泵加热的方法:当太阳辐照较好时,电加热器或热泵不工作;当太阳辐照较差时,电加热器或热泵工作补充热量,以弥补太阳能单一供热中启动速度慢、受外界条件影响导致系统不稳定的缺点。因此,只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由于太阳辐照波动带来的热能波动问题不会对实际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4 结论
  1)注蒸汽热采是稠油开发的主要方式,使用槽式太阳能蒸汽发生器可以部分取代以煤、油为燃料的传统蒸汽生产方法,用于稠油开采。目前该技术现场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2)太阳能作为单一热源或辅助热源给原油加热的技术适用于原油储运工程,目前有多种集热器可供选择,管道与线路设计方法也较为成熟,该技术已在多个油田进入推广应用阶段。
  3)太阳辐射量随每天时间变化和每年季节变化发生周期变化,或遇恶劣天气条件发生临时大幅降低,影响制热效果。因此,太阳能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应优先选择日照充足、年均辐射量高的地区,并通过太阳能与其他方式联合制热的方法避免制热的不稳定性。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邱伟伟,工程师,2011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储运与工程专业),博士,主要从事油气多相管流及油气田地面集输技术研究工作。

注:本文章转载自《石油石化节能》,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